讣告
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复调教研室主任段平泰先生于2024年7月27日17时28分在北京安详辞世,享年98岁。
作为中国复调音乐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杰出奠基人之一,段平泰先生在六十余年的教学生涯里亲历了中国复调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更以其卓越的影响力促进了该学科的持续创新与进步。段先生以深厚的学术修为和崇高的师德,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与创作之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学子与青年教师。他超脱于世俗名利,追求学术的纯粹与精进,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为中国复调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对段平泰先生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致以最诚挚的慰问,对关爱他的亲朋好友、同事、学生表示感谢!
我们尊重段平泰先生家属的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公开告别仪式。
据悉,根据近日发布的《广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广州市将推进再生水、雨水、海水的开发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施工等行业用水;火电、石化、钢铁、造纸、印染、垃圾焚烧等项目以及工业集聚区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冷却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工业生产用水;公共区域、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用水;降尘、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等其他市政杂用水,应当优先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再生水。
再者是产业链问题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紧密,阳春春砂仁产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上中下游的合作不紧密,信息不共享。这导致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难以形成高效、顺畅的产业链条。加工方式单一,在中游的加工环节,中低端产品往往以传统的干果、药材形式为主,加工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这限制了春砂仁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中央音乐学院
2024年7月28日
段平泰先生
音乐艺术生平
段平泰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和作曲家,他的教学和艺术生涯丰富多彩,为推动中国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年求学
段平泰先生1926年6月5日出生于南京。他自幼接触京剧、民歌和西洋古典音乐,在青年时期即展现出卓越的音乐才华。1944年,他考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师从江定仙、林声翕、陈德义等名师学习作曲和作曲理论。同时随李昌荪先生学习钢琴,随杨荫浏先生学箫,并在学校乐团演奏低音提琴。在动乱的年代,尽管生活和学习条件艰苦,段先生仍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坚持自己的音乐追求和梦想。
抗战胜利之后,国立音乐院于1946年迁回南京。段先生开始师从德国作曲家弗兰克尔学习作曲。并在本科毕业时在天津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由李昌荪、杜鸣心、陈比纲等师生参与演奏,作品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得到了马思聪等著名音乐家的高度赞誉。
留校任教
在就读本科期间,段先生就兼任少年班的和声教学。1951年,由于专业上出色的表现,段先生正式留校任教于作曲系。一开始他作为黄飞立先生的助教讲授和声和对位,其课程使用了辟斯顿的《和声学》和福克斯的分类对位法,并常常结合中国民间音乐的旋律进行示范讲解。
三年后,段先生开始独立承担教学任务,他坚持每天到图书馆查阅中英文献,编写自己的教学笔记,只要是跟对位法有关的书,全都进行过深入研究。1958年,段先生带着作曲系师生到农村开门办学时,在艰苦的条件下翻译了英国作曲家、理论家普劳特(EbenezerProut,1835-1909)的《赋格写作教程》,这本教程在格罗夫音乐词典中被誉为“用英语或任何语言写作的赋格专著中最好的一本”。段先生在田间地头劳动之余,翻译完一章就给学生讲解一章。这为他深入理解西方传统复调技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那个时期,苏联音乐理论家斯克列勃科夫的《复调音乐》中文译本开始引入中国,随之苏联专家来华讲学,对当时还未形成体系的中国复调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作曲系成立了复调教研室,由萧淑娴先生担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萧淑娴先生退休后,由段平泰先生一直担任教研室主任直至离休。
1965年前后,段先生从同事陈培勋处意外借到由恩斯特·先尼克(ErnstKrenek,1900-1991)编写的《调性对位》一书。由此,段先生与西方20世纪音乐创作的代表——十二音技法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深入研究了西方传统对位和现代作曲技术之后,如何与中国音乐相结合,这是摆在段先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的作曲家和理论家们不断将西方的作曲技术理论加以民族化尝试。段先生对民间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他曾带领学生考察搜集苗族、侗族、瑶族、壮族等民族的多声部民歌,获得了大量宝贵资料。这对他的创作、研究和教学都有很大影响。段先生对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特有的音阶,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中国民歌的特点在于自己的旋法,各个不同的区域、不同方言、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都造就了旋律进行中的个性。只要找到其个性并把握其个性,就可以发挥其个性,而且发挥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段先生很注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五声音阶的非五声性以及非五声音阶的五声性。他说这是五声音阶中的“地方口音”,旋律上如此,和声上也是如此。无论是五声还是七声性旋律,当多个旋律结合在一起时,其原则还是自然的音响学原理——泛音列。四度叠置的和声并不应该被反对,但不是主导。段先生在旋律以及和声问题上的深刻理解,源于自然的音响学原理,追求自然、顺其自然、在自然的心态下掌控音乐创作中的种种因素。
这使得他的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凭着自己的信念和趣味,不落俗套、不跟潮流。段先生的另一特点是创作与教学同步,在教学中创作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好作品。这些作品有很好的音乐会效果,又经得起理论的推敲,是教学上极好的范例。段先生的情趣、爱好和追求是独特的,平时不断的钻研和积累将他造就成更为完美的教师、学者、作曲家和理论家。在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中,段先生将其与自身在复调音乐领域的造诣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火花,并点燃了作曲家自身在创作上的激情和灵感,使他在多声部音乐的研究和创作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用法,段先生在民族化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那个时期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著书立说
对于学习西方音乐理论,段先生的思想很明确:对位法的技术规则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风格紧密相连,都是来自于创作实践,在过去数百年中深深地扎根于大小调体系及其旋律与和声规律。简单地照搬这些法则显然不利于我们的音乐创作和研究。因此他主张从音乐风格和表现入手,探求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在指导学生进行复调作品写作的时候既有严格的体系性训练,又有不拘一格的风格化拓展。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巴洛克风格、中国风格、现代无调性风格的主题,都能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在不同的风格范式里,对位法则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一切以音乐之美作为目的,而非死板的规则定义。段先生的教学体系,既深植于传统对位技术的严谨训练,又融合了各时期创作风格,与作曲学子的个性化追求紧密相连。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的作品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意,彰显着各自的风貌,避免了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倾向,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
在这样的观念下,总结过去几十年的教学和创作经验,段先生写出了一套适用于国内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复调音乐》教材。
这本教材既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分类对位以及单对位和复对位的模式,也有别于苏联体系中严格写作、俄罗斯史诗般的写作风格,而在建立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对位思维和技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且成果显著,既包括对位技术的论述和总结也包括实际作品的创作。这本教材体现了段先生的学术本色———逻辑性、创新性、严谨性和可靠性。逻辑性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划分和归类,以及理论观点的推导和演绎,特别是卡农模仿这一部分,分类是按照技术种类而分,而不是像绝大多数教材那样罗列现象。创新性体现在教材并没有完全照抄西方或苏联的体系,其内容结合我国的教学特点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展现出作者在技术理论方面的独到见解。严谨性体现在无论其内容来自西方、苏联或自己的研究成果,都是经过他多年来教学和实践的检验,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后写出的,其中术语的使用与解释也都是很考究的,这就是这本教材的最后一点——可靠性。
《复调音乐》一经面世,立即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许多专业院校作曲系纷纷将其作为复调学科指定教材。
除了自编教材外,段先生在1958年翻译的英国作曲家、理论家普劳特的《赋格写作教程》译稿虽在文革中被没收。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年的学生唐远如送回来一份《赋格写作教程》译稿的手抄本,虽然时隔已久字迹不清,且章节多有缺失,但曾经努力总算没有付诸东流。在2000年,经由段先生的研究生陈小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的补译和校对,该书最终于2007年8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先生又翻译出版了《赋格写作教程》的姊妹篇《赋格分析教程》。加上1965年翻译的恩斯特·先尼克的《调性对位》等,这一系列自编教材和译著对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和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作和教学成就
段平泰先生以其开阔的思维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不仅精通西方传统的复调技巧,更对中国民间音乐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同时积极吸收20世纪新兴的音乐理论及创作经验,将这些多元的音乐元素和理念巧妙融合于自己的创作之中。这种跨界融合的创作手法,不仅丰富了他的音乐语言,更彰显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曾先后出版了《段平泰作品选》第一集(2008年12月)及第二集(2011年10月),收录作品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器乐独奏和室内乐等形式。有以戏曲素材结合西方复调技术创作的系列作品;也有采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位技法写成的具有浓厚中国古典主义色彩的唐诗宋词无伴奏合唱;有以现代十二音技法创作的《雨水》;也有采用民间音乐主题发展的六重奏和弦乐四重奏等等。
2011年11月27日,中央音乐学院特别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以纪念段平泰先生从教60周年。这场音乐会精心挑选了段先生从学生时代到近期的一系列作品,全面展现了他的音乐创作历程。
音乐会上,段先生的作品不仅展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更以其精湛的对位和作曲技术,深刻传达了音乐的情感和意境,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听众的心灵。段先生的作品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深邃的艺术内涵,给所有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不仅是对他音乐才华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他六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音乐教育和创作事业的最好致敬。
在教学和创作之外,段先生经常参与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如南宁多声部民歌座谈会、中央音乐学院纪念巴赫诞生300周年活动、西安复调音乐会议、中国音乐学院近现代音乐讲座等,并应邀赴美国肯特大学、杜克大学作有关中国复调音乐教学及中国多声部民歌的专题讲学。
在长达60年的教学生涯中,段先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众多杰出的音乐家,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有吴式锴、徐振民、于苏贤、辛沪光、施万春、刘霖、姜夔、唐远如、魏仲珂、谭盾、陈其钢、周龙、周勤如、张丽达、贾国平、郭小虎、李中、安平、郝维亚、方权一、芦小漫、李心草、李玉宁、徐之彤、杜咏、陶一陌、童欣、栾凯、陈欣若、姚晨、郝卓亚等等,他还培养了复调硕士研究生朱世瑞和博士生陈小龙,这些昔日的学生已各自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活态度
段平泰先生不仅在学术和艺术上卓有成就,他的人格魅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他坚持冬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这种乐观精神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段平泰先生的一生,不仅是实现自己音乐理想的一生,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真切实践的一生。在他的青年时代,段先生就表现出了积极要求进步的精神,他亲近劳动人民,以音乐学院为家,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南京解放时期,段先生就积极参与护校工作;在北京太舟坞,他参与了音乐小学校舍的建设;在清风店,他下到连队,与战士们一起种菜,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晚年退休后,段先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心,他参加了街道的安保巡逻工作,继续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守护家园。他的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彰显了他与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之间长久而深厚的友谊。
段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他的生活态度和社会实践,更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人民的典范。段平泰先生的人生旅程,是一段用音乐和行动交织而成的美丽篇章,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热爱生活、奉献社会。
段平泰先生的去世,是中国音乐界的巨大损失。他的学术成就、教育理念、艺术作品和人格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生命之光将永远照亮中国音乐的未来。
段平泰先生千古股票配资实盘交易,我们永远怀念您!
段先生段平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本站将立刻删除。